兴安盟人事考试网(有哪些以省份命名)
资讯
2024-10-06
357
1. 兴安盟人事考试网,有哪些以省份命名?
1、河北工业大学,河北之名,坐落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后入选国家“双一流”,由教育部与河北省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
虽然位于天津,但河工所有人事调动安排均由河北省掌控,包括学位授予权的评定,校园规划建设,以及所有党政关系。天津市对于河工的影响主要是在实验室评定、自然基金申请和校园建设上。
2、西藏民族大学,西藏之名,坐落陕西。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咸阳,是西藏自治区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该校是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曾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经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3、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之名,坐落重庆。川外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9年5月扩建为四川外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
该校隶属于重庆市,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前重庆市归属四川省,所以名叫四川外国语大学没有什么特殊理由。
4、四川美术学院,四川之名,坐落重庆。川美是中国八大美院之一,前身是1940年李有行、沈福文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成都创办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与重庆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成立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重庆。
1959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由重庆市管辖。
除了上述四所院校,国内还有很多大学在属地外建立了新校区,如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校区(在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

2. 人是内蒙古兴安盟的在北京上班可以在北京交统筹吗?
在中国,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通常是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的,这些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是统筹的,也就是说,缴纳的保险费用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国家层面上进行调剂和分配。
对于在北京上班的内蒙古兴安盟籍员工,他们在北京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会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进行统筹。这意味着,他们缴纳的保险费用不仅仅会用于北京市的社会保险支出,还可能会用于支持其他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他们家乡内蒙古兴安盟的社会保险基金。
在具体操作上,员工在北京缴纳的社会保险通常由北京的社保机构负责管理,而这些机构会与国家层面的社保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确保社会保险的统筹和分配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如果你是内蒙古兴安盟的在北京上班,你可以在北京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你的社会保险缴费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统筹,支持包括你家乡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险基金。
3. 内蒙古三支一扶哪个岗位好考?
内蒙古三支一扶项目具体职位的考试难易程度与人员需求量因地区、部门、专业等因素而异。根据近年来的招聘信息和考试情况总结,以下职位可能容易考一些:
1. 工程和技术类岗位:例如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这些岗位的招考需求相对较高,一些报考门槛也相对较低,比较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应聘者。
2. 教育类岗位: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量也较大,且报考门槛相对较低,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
3. 其他类岗位:例如文秘、行政、人事、财务等。这些岗位的招聘机会相对较多,一般不需要过高的专业背景,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相关知识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岗位的专业要求和招聘标准不同,考生应仔细阅读招聘公告,选择符合自己条件和兴趣的岗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4. 班主任一年03分?
我是高中学校的副校长,在人事科担任过多年的科长,从我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说实话,我对每年职称评审工作很打怵!每年的秋天,全国各地都会组织职称评审工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审,高等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还有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计、档案、卫生等)的职称评审都会逐渐开展的。
开展工作比较早的,一般在国庆节前后进行,办事拖沓的地方,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始评职称。我所在的地市就属于比较拖沓的地方了,现在才开始这项工作。
前几天,我在平台上看到山东德州有位教师在网上吐槽:职称评审,班主任要加分,中层以上干部也要加分,尤其对中层干部们加分十分不理解,非常反感。对这种观点,我是不支持的,也写了一篇微头条发在平台上了。在这里说明一下,各人谈谈观点而已,不是针对哪一个。
说句实在话,每一年我最头疼的工作就是评职称这件事,从我的内心深处对此有种抵触的情绪。
为什么?
因为评职称的过程中,我不愿意看到老师们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顺利突出重围的,心花怒放;没有突出重围的,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这个不合理,抱怨那个不公平,从来不会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
评职称,怎样从学校里确定出推荐人选呢?据小道消息称,山东省职称评审政策又在修订当中,并且正在征集意见中。今年的职称评审政策仍然延续以往的制度。根据我的估计,今后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政策可能要收紧了。
要不然,也太不公平了!
乡村教师只要符合宏观条件就能推荐职称评审,县城的老师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胜出者才能参评。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县域内,正高级教师百分之八十集中在了乡镇中小学,城里的老师能评上正高级的寥寥无几。因为正高级教师对乡村教师不设防,对城里的老师规定至少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这一下就难倒了无数好汉。
再说,现在的教师招考政策与以往有所不同了。原来实行分配制度,现在实行的是根据招考成绩选择学校制度。成绩高的优先选择,成绩低的最后选择。分到城里学校工作,还是分到乡镇中小学工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成绩,与拼爹拼娘没有关系,与幸运与否也没有关系。所以说,我觉得山东省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
言归正传,如何从学校里推出职称评审人选呢?
以我们学校为例吧。
其实方法并不复杂,程序也不繁琐,但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绝对不会存在暗箱操作的事情。
第一步,制定职称评审推荐方案。一般是去年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完善,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第二步,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传达推荐方案,公布分配的指标数(高级多少个,中级多少个)和评选步骤等。
第三步,符合晋升条件的教师自愿报名。
第四步,组织考核小组(评审推荐委员会)对参评人员进行评议打分。
第五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由相关副校长牵头,对基本条件、绩效成绩和考核小组评议成绩进行核算。
第六步,分别对结果进行公示。
第七步,公示无异议后,按照成绩高低顺序,确定出推荐人选。
第八步,组织推荐人选准备职称评审的相关材料。
第九步,将职称推荐人选的材料报送到教育局。
评职称,基本条件包括哪一些?所谓的基本条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硬件”。包括荣誉证书、教学成果证书、年度考核结果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条件,也是基本具备的条件,更是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条件。
1.专业工作年限是指教师从教的年限,每年1分,上限是22分;
2.任职年限是指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年限,每年1分,15分为上限;
3.学历10分为上限,博士硕士10分,本科8分,专科6分,中专5分,高中及以下为4分;
4.近三年年度考核成绩,优秀每次2分,合格每次1.5分,6分为上限;
5.管理工作是指担任班主任、中层以上干部职务,每年3分,10分为上限;
6.荣誉奖励是指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荣誉称号,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校级1分。各小项不累计,计最高分。
7.业务成果是指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业务成果,优质课比赛:校级1分,县级3分,市级4分,省级5分;
8.公开课:校级1分,县级2分,市级3分,省级4分;
9.获奖论文:教育厅、教育局及下设科室等官方组织盖章的获奖论文和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奖(杂志社、报纸编辑部、学会、协会和部分科研院所等机构组织盖章的辅导奖等证书不予受理,不计分)。校级0.2分,县级0.5分,市级1分,省级2分,国家级3分;
10.发表论文著作:在国家、省、市正式刊物上的论文或有正式刊号的著作;校级0.5分,县级1分,市级2分,省级3分,国家级4分,与他人合作的,以参与人数平均计分;
11.课题研究立项:校级1分,县级2分,市级3分,省级4分,国家级5分。有立项书、资金支持、阶段性成果、结题的方能计分。
上述各小项不累计,计最高分。最高分为10分。
12.近五年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分达标得5分,不达标不得分。
通过上述项目来看,我们学校给班主任的加分每年是3分,而教龄是每年1分。从表面上看,凸显了班主任的管理分,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照顾了教龄时间长的老师,因为教龄最高分可以是22分,而班主任的最高分是10分。
当时,修改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是参考了一线教师的建议。很多年龄大的老师,每年都要参与职称评审,连续好几年,年年参与推荐,年年推不出去。看着这些老教师也真是有些同情,于是就参考了他们的建议,把教龄分设置到最高22分。
对于教师评职称这件事,我的建议是按照教学年限自然晋级,不用评来评去的。
到了规定年限就晋升相应的职称,就像公务员晋升一样。如果觉得教师晋升太容易了,那就定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合格了继续聘任,不合格的话,就不再聘任了。
我估计这种晋升办法,多数老师还是认可的。
唯一的难点在于政府部门,因为这种晋升机制,会加大地方财政负担,毕竟教师数量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您对教师晋升职称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兴安盟人事考试网,有哪些以省份命名?
1、河北工业大学,河北之名,坐落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后入选国家“双一流”,由教育部与河北省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
虽然位于天津,但河工所有人事调动安排均由河北省掌控,包括学位授予权的评定,校园规划建设,以及所有党政关系。天津市对于河工的影响主要是在实验室评定、自然基金申请和校园建设上。
2、西藏民族大学,西藏之名,坐落陕西。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咸阳,是西藏自治区与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该校是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在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曾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经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3、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之名,坐落重庆。川外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9年5月扩建为四川外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
该校隶属于重庆市,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前重庆市归属四川省,所以名叫四川外国语大学没有什么特殊理由。
4、四川美术学院,四川之名,坐落重庆。川美是中国八大美院之一,前身是1940年李有行、沈福文等老一辈艺术家在成都创办的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与重庆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成立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重庆。
1959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由重庆市管辖。
除了上述四所院校,国内还有很多大学在属地外建立了新校区,如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校区(在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
2. 人是内蒙古兴安盟的在北京上班可以在北京交统筹吗?
在中国,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通常是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的,这些保险在全国范围内是统筹的,也就是说,缴纳的保险费用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国家层面上进行调剂和分配。
对于在北京上班的内蒙古兴安盟籍员工,他们在北京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会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进行统筹。这意味着,他们缴纳的保险费用不仅仅会用于北京市的社会保险支出,还可能会用于支持其他地区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他们家乡内蒙古兴安盟的社会保险基金。
在具体操作上,员工在北京缴纳的社会保险通常由北京的社保机构负责管理,而这些机构会与国家层面的社保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确保社会保险的统筹和分配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如果你是内蒙古兴安盟的在北京上班,你可以在北京正常缴纳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你的社会保险缴费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统筹,支持包括你家乡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险基金。
3. 内蒙古三支一扶哪个岗位好考?
内蒙古三支一扶项目具体职位的考试难易程度与人员需求量因地区、部门、专业等因素而异。根据近年来的招聘信息和考试情况总结,以下职位可能容易考一些:
1. 工程和技术类岗位:例如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这些岗位的招考需求相对较高,一些报考门槛也相对较低,比较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应聘者。
2. 教育类岗位: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量也较大,且报考门槛相对较低,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
3. 其他类岗位:例如文秘、行政、人事、财务等。这些岗位的招聘机会相对较多,一般不需要过高的专业背景,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相关知识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岗位的专业要求和招聘标准不同,考生应仔细阅读招聘公告,选择符合自己条件和兴趣的岗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和策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4. 班主任一年03分?
我是高中学校的副校长,在人事科担任过多年的科长,从我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说实话,我对每年职称评审工作很打怵!每年的秋天,全国各地都会组织职称评审工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审,高等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还有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计、档案、卫生等)的职称评审都会逐渐开展的。
开展工作比较早的,一般在国庆节前后进行,办事拖沓的地方,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始评职称。我所在的地市就属于比较拖沓的地方了,现在才开始这项工作。
前几天,我在平台上看到山东德州有位教师在网上吐槽:职称评审,班主任要加分,中层以上干部也要加分,尤其对中层干部们加分十分不理解,非常反感。对这种观点,我是不支持的,也写了一篇微头条发在平台上了。在这里说明一下,各人谈谈观点而已,不是针对哪一个。
说句实在话,每一年我最头疼的工作就是评职称这件事,从我的内心深处对此有种抵触的情绪。
为什么?
因为评职称的过程中,我不愿意看到老师们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顺利突出重围的,心花怒放;没有突出重围的,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抱怨这个不合理,抱怨那个不公平,从来不会从自身的角度找原因。
评职称,怎样从学校里确定出推荐人选呢?据小道消息称,山东省职称评审政策又在修订当中,并且正在征集意见中。今年的职称评审政策仍然延续以往的制度。根据我的估计,今后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审政策可能要收紧了。
要不然,也太不公平了!
乡村教师只要符合宏观条件就能推荐职称评审,县城的老师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胜出者才能参评。这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县域内,正高级教师百分之八十集中在了乡镇中小学,城里的老师能评上正高级的寥寥无几。因为正高级教师对乡村教师不设防,对城里的老师规定至少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这一下就难倒了无数好汉。
再说,现在的教师招考政策与以往有所不同了。原来实行分配制度,现在实行的是根据招考成绩选择学校制度。成绩高的优先选择,成绩低的最后选择。分到城里学校工作,还是分到乡镇中小学工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成绩,与拼爹拼娘没有关系,与幸运与否也没有关系。所以说,我觉得山东省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也是很有必要的。
言归正传,如何从学校里推出职称评审人选呢?
以我们学校为例吧。
其实方法并不复杂,程序也不繁琐,但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绝对不会存在暗箱操作的事情。
第一步,制定职称评审推荐方案。一般是去年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完善,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第二步,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传达推荐方案,公布分配的指标数(高级多少个,中级多少个)和评选步骤等。
第三步,符合晋升条件的教师自愿报名。
第四步,组织考核小组(评审推荐委员会)对参评人员进行评议打分。
第五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由相关副校长牵头,对基本条件、绩效成绩和考核小组评议成绩进行核算。
第六步,分别对结果进行公示。
第七步,公示无异议后,按照成绩高低顺序,确定出推荐人选。
第八步,组织推荐人选准备职称评审的相关材料。
第九步,将职称推荐人选的材料报送到教育局。
评职称,基本条件包括哪一些?所谓的基本条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硬件”。包括荣誉证书、教学成果证书、年度考核结果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条件,也是基本具备的条件,更是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条件。
1.专业工作年限是指教师从教的年限,每年1分,上限是22分;
2.任职年限是指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的年限,每年1分,15分为上限;
3.学历10分为上限,博士硕士10分,本科8分,专科6分,中专5分,高中及以下为4分;
4.近三年年度考核成绩,优秀每次2分,合格每次1.5分,6分为上限;
5.管理工作是指担任班主任、中层以上干部职务,每年3分,10分为上限;
6.荣誉奖励是指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荣誉称号,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校级1分。各小项不累计,计最高分。
7.业务成果是指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业务成果,优质课比赛:校级1分,县级3分,市级4分,省级5分;
8.公开课:校级1分,县级2分,市级3分,省级4分;
9.获奖论文:教育厅、教育局及下设科室等官方组织盖章的获奖论文和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奖(杂志社、报纸编辑部、学会、协会和部分科研院所等机构组织盖章的辅导奖等证书不予受理,不计分)。校级0.2分,县级0.5分,市级1分,省级2分,国家级3分;
10.发表论文著作:在国家、省、市正式刊物上的论文或有正式刊号的著作;校级0.5分,县级1分,市级2分,省级3分,国家级4分,与他人合作的,以参与人数平均计分;
11.课题研究立项:校级1分,县级2分,市级3分,省级4分,国家级5分。有立项书、资金支持、阶段性成果、结题的方能计分。
上述各小项不累计,计最高分。最高分为10分。
12.近五年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学分达标得5分,不达标不得分。
通过上述项目来看,我们学校给班主任的加分每年是3分,而教龄是每年1分。从表面上看,凸显了班主任的管理分,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照顾了教龄时间长的老师,因为教龄最高分可以是22分,而班主任的最高分是10分。
当时,修改这个地方的时候,还是参考了一线教师的建议。很多年龄大的老师,每年都要参与职称评审,连续好几年,年年参与推荐,年年推不出去。看着这些老教师也真是有些同情,于是就参考了他们的建议,把教龄分设置到最高22分。
对于教师评职称这件事,我的建议是按照教学年限自然晋级,不用评来评去的。
到了规定年限就晋升相应的职称,就像公务员晋升一样。如果觉得教师晋升太容易了,那就定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合格了继续聘任,不合格的话,就不再聘任了。
我估计这种晋升办法,多数老师还是认可的。
唯一的难点在于政府部门,因为这种晋升机制,会加大地方财政负担,毕竟教师数量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
您对教师晋升职称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